隨著冬季的來臨,又到了大量候鳥遷徙的季節。昆明憑借四季如春的氣候,吸引著一批批候鳥前來越冬。目前昆明鳥類的數量有多少、種類有多少?昆明鳥類的種類和數量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變化原因是什么?
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紫江根據多年調查研究發現,從1963年至2015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昆明共記錄到426種鳥類。在昆明的半個多世紀中有50種鳥消失,先后增加了113種,其中包括19種云南省新記錄,1種全國新記錄。
昆明現有鳥類378種 增加113種
“解放前關于昆明的鳥類只有一些零星的記錄。解放后,科技工作者雖對云南的動物資源做過多次調查,但對昆明地區的鳥類仍未做過專門研究。”王紫江表示,昆明究竟有多少鳥,其變化情況如何?至今沒有一個專門的論著回答這個問題。
多年來,在王紫江的牽頭下,昆明的鳥類專家對昆明半個多世紀的鳥類種類、數量及分布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及總結分析。
王紫江表示,根據昆明老居民反映“20世紀60年代前昆明的城市范圍小,人口密度低,鳥類很多,圓通山、小菜園一帶,麻雀飛過天空黑壓壓的,到處看得見烏鴉和喜鵲,居家養的小雞經常被老鷹叼走,那時都有人用彈弓、氣槍打鳥。幾十年后,鳥類的數量逐漸減少,連最常見的麻雀、烏鴉也看不到了。”隨著昆明周邊環境的改善,昆明的鳥類又開始增加。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從1962年至2015年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昆明地區鳥類的種類經歷了由多變少至恢復和增加的過程。
截至2015年底,昆明共記錄鳥類426種,這其中包括已經消失的鳥類記錄,也包括新增加的鳥類。其中,1963年以前昆明的鳥類是316種,平均每小時遇見鳥類125.3只。1963-2000年期間的鳥類是270種,減少了50種鳥類,增加了4種鳥類,平均每小時可見51.1只,是昆明50多年來,種類數量最少的年代。
2001-2013年期間有了374種,減少了1種 ,增加了105種,平均每小時可見94.3只(不含紅嘴鷗),其種類達歷史新高,其數量也在逐漸恢復。 2013年—2015年2年多的時間里,昆明地區增加了4種鳥類,實際記錄鳥類378種。
在昆明的半個多世紀中有50種鳥消失,先后增加了113種,其中包括19種云南省新記錄,1種全國新記錄。
2001年至2013年昆明鳥類最多
王紫江介紹,1963—2000年是昆明鳥類減少得最多、數量最少的時期。為何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據昆明的實際情況,環境破壞、污染和人為捕殺等因素是導致鳥類減少的主要原因。1969年—1972年的“圍海造田”使滇池比清朝時期縮小了20平方公里。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昆明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加之大規模的“圍海造田”和大量排污及使用農藥導致水源短缺、水質污染,一些水禽也開始消失。
此外,20世紀50—90年代,在昆明城區和城郊常有人用氣槍和彈弓,乃至獵槍捕殺鳥類。滇池附近的一些漁民還用各種網具大量捕捉水禽。1958年全國范圍內的“除四害”活動,將麻雀幾乎“斬盡殺絕”。此后一段時間,昆明地區常見的樹麻雀、小嘴烏鴉和喜鵲都曾一度消失。
2001年—2013年是昆明鳥類種類最多的時期,其主要是氣候變暖、市區范圍擴大、城市綠化面積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等因素所致。從近年來國內有關鳥類分布新記錄的報道中可以看出,許多鳥類的分布區向北擴展,而且這一趨勢近年來有所增強,部分低海拔地區的鳥類向高海拔地區擴散。近年來昆明發現的牛背鷺、紅耳鵯、相思鳥等可能與氣候變暖有關。
此外,隨著昆明市區范圍的擴大,昆明地區的鳥類有所增加。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新增加了褐林鸮、大擬啄木鳥、白斑黑石、斑頭雁、白肩雕、短耳鸮等6種。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鳥類的關注,觀鳥和拍攝鳥類照片的人員空前增多,打破了多年來對鳥類觀察的研究局限于少數專業人員的局面。在專業和業余人員的配合下,只要有一種“新鳥”出現,就會立刻被發現,填補了鳥類調查的不足。
50多年來,昆明的鳥類種類由多變少再恢復和增加的情況比較明顯。鳥類物種的多樣性和豐富度在一定范圍內與城市的綠化和文明程度密切相關。半個多世紀內昆明消失50種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