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成人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黍鹀_黍鹀同級分類

  黍鹀外形圓胖而嘴厚。雄雌羽色相似,額、頭頂、枕、后頸、背、肩灰褐色至棕褐色,具黑色或黑紅色條紋,到下背和腰羽色淺淡,縱紋亦逐漸稀少而不明顯。尾暗褐色具窄白色或黃褐色羽緣,頰和耳覆羽暗褐色具窄的桂紅褐色條紋。下體白色或污白色,下胸和兩脅具窄的暗桂紅色或暗褐色縱紋,喉和上胸具黑色斑點。虹膜深栗褐;嘴淺角質色;腳黃至粉褐。

  黍鹀是開闊景觀的鳥類,多見于干草地、濕草地,高山草原地或有稀疏灌木的曠地,以及麥田、谷地和河岸附近的耕地;喜棲于高的樹枝上或電線上,或落于墻上、籬笆上,叫聲似“chip-chip”和“chun”聲。飛翔很慢,除非遇到雀鷹時才加速飛翔。8月后,開始結群活動,見于收獲過的農田中,冬季常結成數百只的大群。鳴聲粗澀似tic-tic-tuse反復多次,特別是雌鳥孵卵后期更是如此。

  它的食物71.5%是植物性食物,其中有谷物及其他種植物的種子和葦實、水果、漿果等;28.5%是動物性食物,其中有甲蟲等。

  分布于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法國,格魯吉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耳他,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荷蘭,阿曼,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圣馬力諾,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旅鳥:法羅群島,芬蘭,印度,毛里塔尼亞,挪威,俄羅斯聯邦。

  黍鹀在天山繁殖期為6—7月間。早春未形成配偶前,許多雄鳥成群地落在灌木上或籬笆上鳴叫。繁殖期到來時,雄鳥環繞飛行于雌鳥之上方,在地上,雄鳥常展開翅膀,展開尾羽,并扇動其翅,同時發出強烈鳴叫。

  巢筑于草叢或荊叢中,也有筑于葦塘、農田禾下或地面凹坑處,也見有在離地0.3— 1.0米的荊叢或其他植物上筑巢,巢較隱蔽。筑巢完全由雌鳥擔任,雄鳥擔任警戒,1一2天即完成。巢外層由粗草莖構成,較為疏松;內層為細草莖、小須根、苔蘚等構成,較為致密,內墊獸毛等。巢內徑7.5cm、深4.0cm。

  每產4—6枚卵。日產一枚。卵色變化較大,從污白、淡紫白、藍白或粉白到沙褐、紅褐和綠灰色,或多少散有暗褐色斑紋和圈紋,鈍端往往有密致斑紋或呈環狀紋。孵卵亦僅由雌鳥擔任,孵化期為12—13天,雛鳥留巢期為9—12天。幼鳥離巢后呈家族群流游蕩,8月間聚成大群。冬季在喀什越冬。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黍鹀_黍鹀同級分類

首頁鳥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