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個屬,10種,47亞種。喙長、寬而微下彎,喙緣有鋸齒。朝前的兩個趾基部部分愈合。尾長,中央尾羽特長,在近末端處有一段僅余羽干,致使端部形成獨立的小羽片,形成球拍狀,為其顯著特征。翅短圓;體羽為輝亮的綠、藍及褐色;雌雄異色。棲息在開放的環(huán)境,如森林邊緣及叢林。在水邊崖岸鑿穴或在沙灘用下彎的嘴挖洞為巢。以昆蟲、蠕蟲、蜥蜴、各種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果實。分布于新熱帶區(qū)、熱帶和亞熱帶森林和林地,有些物種在半開放的地區(qū)。
中文學(xué)名翠鴗科英文學(xué)名Momotidae總目今顎總目(突胸總目)目佛法僧目科翠鴗科目錄
翠鴗科的鳥類體長在32至42厘米之間,有顏色頂冠和面具般的臉,有一個大腦袋,向下略為彎曲的、短而寬的鳥喙,嘴邊緣有鋸齒。跗骨獨特,特別短,幾乎完全熔合到的內(nèi)腳趾和只有一個后部趾的中間腳趾。朝前的兩個趾基部部分愈合。尾長,中央尾羽特長,在近末端處有一段僅余羽干,致使端部形成獨立的小羽片,形成球拍狀;雌雄異色,該類物種有深淺不一的綠色和藍色的羽毛。虹膜紅色。
棲息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次生林,森林邊緣,成蔭的花園和陰涼的咖啡農(nóng)場。
叫聲的貓頭鷹的相似。以昆蟲、蟋蟀、黃粉蟲、蠕蟲、蚯蚓、蜥蜴、各種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果實。在等候獵物時,可長時間地平息不動,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就突然猛撲過去。在棲木上尾常左右擺動或斜著。藍頂翠鴗會靠近水源活動,便于飲用和洗澡。
分布于阿根廷,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特里尼達和多巴哥,委內(nèi)瑞拉。
藍頂翠鴗在水邊崖岸、土堤、水井及礦場鑿穴或在沙灘用下彎的嘴挖洞為巢,挖掘時間一般在8月至10月(此時是雨季,土較松軟),鳥巢呈隧道狀,長1.5~4米。次年的3月至6月為繁殖季節(jié),它們會返回鳥巢,雌鳥會在巢內(nèi)產(chǎn)3~4枚白色卵,父母共同承擔(dān)孵化和育雛的責(zé)任。
該物種分布范圍很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biāo)準(zhǔn)(分布區(qū)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zhì)量,種群規(guī)模,分布區(qū)域碎片化),種群數(shù)量趨勢穩(wěn)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然而,由于咖啡農(nóng)場的擴建和森林被破壞,這種美麗的鳥兒的生存仍然受到了威脅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1種;低危(LC)——9種翠鴗科_翠鴗科同級,下級分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