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形目(學名:Columbiformes),鳥綱的1目,陸禽,體型中等,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沙雞除外);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嗉囊發達。雛鳥為晚成鳥。
中文學名鴿形目英文學名Columbiformes總目今顎總目(突胸總目)目鴿形目目錄
廣布于除兩極外的世界各地。有2科:①沙雞科,世界有2屬16種,中國有2屬3種。②鳩鴿科,世界有40屬280種,中國有8屬31種。沙雞類棲息在沙漠、荒原地區,鳩鴿類棲息于多樹或多巖石的山區和農村。在巖縫、峭壁或樹木枝條上營巢。食物多是雜草種子、農作物種子和各類植物果實。我國常見種類有毛腿沙雞等。
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廣布于除兩極外的世界各地。有41屬309種,我國有8屬31種。棲息于多樹或多巖石的山區和農村。在巖縫、峭壁或樹木枝條上營巢。食物多是雜草種子、農作物種子和各類植物果實。可分為5個亞科:鳩鴿亞科Columbinae、齒嘴鳩亞科Didunculinae、鳳冠鳩亞科Gourinae、雉鳩亞科Otidiphabinae、果鳩亞科Treroninae。
僅1屬1種,即齒嘴鳩Didunculus strigirostris。下頜骨具兩個“牙齒”。僅分布于薩摩亞等3個太平洋小島上。因人類活動,使貓、狗等食肉動物引入,導致瀕臨滅絕。
僅1屬3種:藍鳳冠鳩Goura cristata、紫胸鳳冠鳩Goura scheepmakeri、維多利亞鳳冠鳩Goura victoria。分布于東南亞。頭頂具扇狀羽冠,全身藍色,極為華美。體型較大,為最大的鳩鴿類,全長可達75厘米。常棲息于近水的森林或沼澤地區,成小群徘徊覓食,習性如雉雞一般。因羽毛極為珍貴,且肉味鮮美,曾經被大量捕殺,目前已十分稀有。
僅1屬1種,即雉鳩Otidiphaps nobilis。分布于幾內亞及附近島嶼。不善飛,適于陸地行走,如雉類,故名。由于棲息地的破壞,目前已數量稀少,瀕臨滅絕。
包括2屬3種已經滅絕的大型陸禽:渡渡鳥(毛里求斯孤鴿)Raphus cucullatus(1681年絕滅)、留尼旺孤鴿Raphus solitarius(1746年絕滅)、羅德里格斯孤鴿Pezophaps solitaria(約1790年滅絕)。渡渡鳥原產于非洲毛里求斯島,其名源于其英文名“Dodo”,體大,體重可達23千克,笨重,不能飛行。在人類到達毛里求斯島之前,渡渡鳥沒有任何天敵,也因此沒有任何保護能力。歐洲殖民者入侵后,肆意捕殺;同時人類帶來的貓、狗、鼠等動物也對渡渡鳥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孤鴿科從被人類發現到全部滅絕,總共不到200年。鴿形目_鴿形目同級,下級分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