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屬(學(xué)名:Halcyon )是翠鳥中的1屬,嘴不側(cè)扁,嘴峰兩側(cè)亦無鼻溝,因具有寶石般輝亮的羽衣而得名。世界共11種,38個亞種。中國有4種,即:赤翡翠、白胸翡翠、藍翡翠和白領(lǐng)翡翠。其中,藍翡翠是中國最常見種類,分布最廣,從東北的南部,西至甘肅,南至云南南部、廣東、臺灣。這4種翡翠頭頂羽色不同,極易區(qū)分。藍翡翠頭頂黑色,頸有白圈,上體輝深藍色;頭頂綠羽的為白領(lǐng)翡翠;另兩種頭頂均為赤栗色,但赤翡翠全身棕紅色,腹面色較淡;而白胸翡翠背面藍綠色,胸為白色。
中文學(xué)名翡翠屬英文學(xué)名Halcyon總目今顎總目(突胸總目)目佛法僧目科翠鳥科屬翡翠屬目錄
翡翠屬鳥類均羽色華麗,可供觀賞,彩羽亦可作裝飾用。嘴粗長似鑿,基部較寬,嘴峰直,峰脊圓,兩側(cè)無鼻溝;翼圓,第1片初級飛羽與第7片初級飛羽等長或稍短,第2、3、4片幾近等長;初級飛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圓形;嘴紅色。翡翠屬是翡翠類的代表屬,也是唯一可見于亞太以外的屬。翡翠屬有7種分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qū),而有4種分布于亞洲。其中有3種可見于中國,分別是赤翡翠,白胸翡翠和藍翡翠。白胸翡翠是亞洲翡翠中分布比較廣泛的,在亞洲南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最遠可以見于土耳其,而最近在非洲接近蘇伊士運河的紅海沿岸地區(qū)也有發(fā)現(xiàn)。赤翡翠則是翡翠亞科中分布最北的成員,雖然其主要分布區(qū)位于東南亞地區(qū),但是最北的分布區(qū)則穿過日本到達了庫頁島一帶,在中國則可見于長白山一帶。中國境內(nèi)分布最廣的翡翠則是藍翡翠,在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qū)都能見到。亞洲的另外一種翡翠是爪哇翡翠,其分布僅限于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巴厘島,數(shù)量非常稀少。翡翠是非洲的翠鳥中最多樣化的一群,但是并不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島。在非洲的這些翡翠中,林翡翠廣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而在東非海岸地帶被主要分布于東非海岸地區(qū)特別是紅樹林地區(qū)的紅林翡翠所代替?;翌^翡翠和斑翡翠廣布于非洲的稀樹草原和開闊林地,而栗背翡翠和藍胸翡翠則主要分布于熱帶雨林地區(qū)。最后一種褐頭翡翠則分布于非洲東部、南部和西南部的稀樹草原地帶。
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qū)、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qū)。),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qū)(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dān)、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qū)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華萊士區(qū)(指傳統(tǒng)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cè)海域經(jīng)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以西的區(qū)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非洲中南部地區(qū)(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翡翠屬_翡翠屬同級,下級分類有哪些
翡翠屬通常棲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在熱帶草原林地的邊緣、河流、湖泊或紅樹林。在陽光直接照射時,它們在樹林間一動不動佇立,然而,在潮濕的天氣和陰天會很活躍。在非洲是遷徙的,遷徙一般在夜間,單獨或小群飛行。一般單獨或情侶共同捕食。同大多數(shù)森林獵翠鳥一樣,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樹葉或泥土中尋找獵物。主要食物是無脊椎動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蝸牛。也吃小型脊椎動物,如小魚,小蛇。
在中國,4~5月間繁殖;在印度,雨季結(jié)束后開始營巢。繁殖期常頻頻高鳴,叫聲洪亮如笛聲。營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壩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長,橢圓形。這些洞穴一般不加鋪墊物。卵直接產(chǎn)在巢穴地上。雌鳥每窩產(chǎn)卵4~7枚。卵近圓形,純白色,大小約29.4×26.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