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鳾雄鳥整個上體包括兩翅表面在內概為藍灰色或灰沾藍色,前額基部黑色,其后有一白色細緣,其兩端分別向后延伸,經眼上面一直到后頸側,形成一條長而細窄的白色眉紋,眉紋之下有一條長而寬闊的黑色貫眼紋,其前端與額基的黑色相連,后端止于肩部。兩翅黑褐色,翼緣白色,初級飛羽外翈羽緣藍灰色,內側飛羽和翅上覆羽與背同色,中央一對尾羽亦與背同色,其余尾羽黑色,外翈和先端藍灰色,外側3對尾羽內翈具白色次端斑。頰、耳羽、頸側、頦、喉棕白色,胸、腹等其余下體灰棕色或淡灰棕色,兩脅較深或沾灰藍色,肛周和尾下覆羽較暗,翼下覆羽灰白色,微綴皮黃色。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上體藍色淺淡,頭頂雜有灰褐色,黑色貫眼紋不如雄鳥黑亮,額后緣白紋沾棕。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少藍色而多灰色,較成鳥烏暗,頭側黑紋亦不如成鳥烏亮,下體較棕。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乳白色,腳灰褐色、石板灰色或黑褐色。形態:體形如麻雀,外觀如小海鷗。
主要棲息于海拔1300米以上的中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夏季有時可上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溝谷林。
棲息于中山和高山溝谷林、山坡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
多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也與普通等其他小鳥混群。習性和其他鳾相同,善于在樹干上攀爬覓食,啄食樹皮縫隙中的昆蟲。性活潑,晨昏之際多單個或結群,頻繁活動于林間。主食鱗翅目幼蟲、鞘翅目昆蟲、螞蟻、蝽蟓以及其他昆蟲,另有少數花蕊、松子和果實。
中國特產鳥類,僅發現分布于中國四川西部雅江、西南部木里、會東、西昌,貴州西部水城,云南西北部中甸、維西、麗江、西部洱源、雞足山、瀘水、騰沖、永平、漾濞、大理、雙江、鎮康、中部昆明、新平、峨山、景東、楚雄、東部尋甸、師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等地。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滇鳾_滇鳾同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