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鳥和諧白鷺趕不走1994年,已故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高育仁教授受聘來到海豐縣進行環評考察時發現,海豐這片土地有十分適合鳥類棲息的濕地環境,于是建議在這里建立自然保護區。
1998年,海豐保護區建立。
2004年,高育仁到海豐濕地調研過境鐵路對鳥類的影響,意外發現國際瀕危保護動物黑臉琵鷺32只,當時該物種全球僅存1000只左右;同時發現的還有24只國際瀕危、國家重點二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百年來在國內尚未發現的稀有鳥類紫水雞等。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告訴記者,根據相關國際濕地公約,如果一個地區的某一類鳥類超過全球數量的一定比例,像黑臉琵鷺超過全球數量的1%,就應納入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而當年發現的黑臉琵鷺超過全球數量的3%,卷羽鵜鶘和紫水雞都達到甚至超過了相應的要求。于是,廣東申請將海豐濕地納入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2008年2月2日,廣東海豐濕地被聯合國正式批準為國際重要濕地。
正是黑臉琵鷺、卷羽鵜鶘和紫水鳥等為代表的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水鳥的發現,成功讓海豐濕地從一個省級濕地晉級為國際重要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