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秋季,南遷鳥類夜間集群飛越南澗鳳凰山時,由于濃霧和風向原因而降低飛行高度,遇到燈光或火光時鳥類會循光而至,形成了鳳凰山“百鳥朝鳳”奇觀。正因如此,每年10月中下旬,都是鳳凰山鳥類環志的最好時機。日前,晚報記者就目睹了“百鳥朝鳳”的奇觀。
從南澗縣城到鳳凰山共40公里,沿祥臨公路行駛約20公里后,轉入岔小公路進入碧溪鄉,抵達白馬箐村后左轉進入擁翠線公里便到了。鳳凰山的深夜格外“耀眼”,夜空中閃耀的星星,卻沒有了云霧。晚上9時,環志站工作人員事先選好的坡地里,早已拉上由國家環志中心統一配發的環志網,并放置了兩盞夜間遠光燈,準備利用鳥類趨光的特點吸引遠道而來的候鳥。2300米的高山,夜里溫度很低,大家都穿著棉大衣,哆嗦著身體靜靜蹲守。
此時,漫天星光的夜空突然襲來濃霧。“根據我多年的經驗,今夜一定有鳥。”環志站站長興奮地說。不到20分鐘,一只“棕腹仙鹟”飛落網上,緊接著又迎來了兩位當晚最尊貴的“客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頭鸚鵡、楔尾綠鳩。下半夜,迷霧籠罩,候鳥飛行高度已不過10米,只需用電筒射向候鳥,鳥兒們便會跟著光束慢慢移動,慢慢降落在草地上。一只、兩只、三只……鳥越來越多,從晚上9時開始到凌晨2時,共迎來18類48只候鳥,工作人員先得鑒別種類,然后稱重、測體長、翅長、尾長等數據,再把指標登記錄入,最后給鳥兒佩戴全國統一編號的腳環后放飛。據悉,今年鳳凰山的環志從9月9日開始,目前已累計環志候鳥1874只,工作將持續到冬至。助讀:16年環志54385只候鳥
鳳凰山是南澗候鳥遷徙大通道,位于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端,總面積2500公頃。1999年開始鳥類環志工作。16年來,共環志放飛候鳥54385只,隸屬14目,30科,239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鳥類15種;在云南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鳥類4種;云南省新記錄3種;晝間很難發現稀有或罕見的1種;2001年9月13日由鳳凰山環志放飛的1只紅尾伯勞歷時49天在印度被回收,這是大理州迄今為止唯一被回收的環志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