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雛鳥,已有很多文章介紹過,比如:搶食能力要強;眼睛要有神;腳爪要有力;鷯哥要平頭帶頭溝;八哥要嘴白而長;有這樣特征的雛鳥較聰明長大易學語。對于一個老手這些當然不難,但對于一個新手,恐怕聽的越多,越有不知該如何下手的感覺。試問當你第一次看見一只雛鳥時,你如何判斷它怎樣的表現才算眼睛有神、頭溝夠深、腳爪夠力?加上現在的鳥檔主都很聰明,白天從來不喂飽雛鳥——造成個個雛鳥的搶食能力都超強!
人類都不可能對一個初生的嬰兒準確判斷他是否日后聰明,長大能通曉幾國外語,又如何能判斷目前連公母都難以分辯的雛鳥是否聰明和易學語呢?所以,作為新手我們的目標就是挑一只健康的雛鳥——身體健康是一切之本嘛!

我們把目標簡化了——就好辦多了——不會挑聰明的,那我們就挑只健康的!
1)盡量選頭窩雛鳥——鷯哥雛鳥頭窩3~4月出生,八哥雛鳥頭窩5~6月出生雖然,說頭窩雛鳥比二窩的聰明學語能力強是沒有太多的根據,但從小鳥的健康和今后的發展來說選頭窩是有道理的。頭窩雛鳥由于是親鳥的第一胎,親鳥的體質佳精力旺出品自然較高。最重要的是早出生的雛鳥,有更多的時間在換羽來臨前和過冬前進行語言調教和放飛訓練,因為事實證明換羽后和在寒冬大部分的雛鳥學語能力都降低了。而且,頭窩的雛鳥能在寒冬來臨前換好羽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注意:這并不是說二窩、三窩的學語能力差,這只是從健康和發展的角度來說,頭窩的更容易上手)
2)盡量在雛鳥多的鳥檔選——俗話說: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在7、8只雛鳥堆里挑比在2、3只里挑成功率高的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堆里合眼緣挑出來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那只——但絕不是最差的那只。什么叫合眼緣——就是你第一次見到他/她時的那種暗暗喜歡又不能喜形于色的那種感覺!如果你對雛鳥喜形于色,鳥檔主就會吊起來賣了。你只需要靜靜的看著它而它又能靜靜的看著你就行了——表明它還小(日齡大的會躲)不能獨立需要依賴你或者日后還是個注意力集中學習認真的好孩子。(不建議敲打箱子看雛鳥的反應——只要是餓的都會抬頭搶的——不抬頭搶的不一定是有病的可能只是飽了或困了。當然你不這樣做鳥檔主也會做給你看的——我就是受不了雛鳥搶食的可愛樣子一沖動加入了養鳥大軍的)
3)單獨細看挑到合眼緣的就把它拿出來放到旁邊單獨細看。看羽毛、鷯哥的挑選與飼養嘴、腳爪是否完整無缺,看泄殖孔周圍有否粘附污物——有則可能身體健康有問題——換!這樣挑選是不是很簡單呀?我的八哥、鷯哥就是這樣簡單跟我回家的,不同是一個給的錢少一個給的錢多。或許,你還想問:那雛鳥選公的還是選母的好?選擇八哥還是鷯哥好?首先,無論八哥還是鷯哥,公母都會說話這是事實,目前不存在某一性別學語能力更強的證據。所以沒必要去分,除非是想繁殖。至于選擇八哥還是鷯哥好?我正好都養過,說說我個人的意見:1)八哥——像狗樣貌威武性豪爽、膽大好斗喜鬧難接近適合初學者和放飛愛好者飼養2)鷯哥——像貓樣貌嬌美性溫柔、膽小怕事愛靜易親近適合進階者特別是女性飼養
可愛的雛鳥選回家后,我們為人父母的艱難歲月就開始了。
這段為期一~兩月的填喂濕料時期,很多人以為只要管飽就行了,往往忽視了前期的感情培育特別是行為訓練,殊不知這段時間是日后雛鳥與你親近與否和能否放飛的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環。
1)濕料的制作日常材料:研碎的市售小鳥飼料(3~5元/斤皆可)、攪拌勻的雞蛋液、水
輔助材料:水果泥(梨、蘋果、橙、葡萄等)、青菜泥(青菜葉洗凈開水燙去農藥)、烤干的雞蛋殼粉、小蝦干碎末。
每天早晨按當天的喂飼量制作濕料——取研碎的小鳥飼料加入少許水拌勻成半濕狀再加入雞蛋液搓成團狀即可。每天或隔天可加入不同的輔助材料如水果泥或青菜泥,有條件的加入小蝦干碎末更有利于雛鳥的成長。
注意:濕料的制作一次不宜太多,要做到當天制作當天喂完,特別是在氣溫高時要注意濕料不要變質。
2)雛鳥的填喂由于八哥和鷯哥雛鳥嘴大,填喂起來比麻雀方便多了,建議不用小木條直接用手填喂——拇指食指取搓成小圓團狀的濕料塞入雛鳥喉部即可。15—35日齡的每隔2小時喂一次,每天喂6—8次。
3)喂養的技巧與條件反射訓練a)量少次多——每次只喂八成飽,情愿增加填喂的次數,目的是增進與雛鳥的感情,加深它對你的好感和依賴(好卑鄙)。
b)上手喂飼——當雛鳥兩腳有力可站穩時,就堅持上手喂飼,讓它意思到這雙手就是它的米飯班主,就是它日后停靠的樹枝。
c)條件反射——每次填喂時,和它說同樣的話,最好是日后想教它學語的第一句短語,讓雛鳥形成語音條件反射。在形成語音條件反射后,再訓練它對主人的肢體動作條件反射。方法是在雛鳥的腿部力量足夠跳躍后,在喂飼時,一手手掌平伸、掌心向下伸到雛鳥胸前,另一手拿飼料引誘雛鳥跳上手背吃食,同時輔以語言,雛鳥跳上后不斷延長距離.....。訓練三~五天后不用拿飼料引誘它就能聽懂你的呼喚明白你的手勢主動跳到你伸展的手掌上了(感覺好開心的)。
d)環境適應——日后想放養的朋友要注意趁這段雛鳥羽毛未豐的時間盡量讓它接觸大自然和家園周遭環境。我是讓它白天都在陽臺自由活動的,鳥籠掛在旁邊,晚上由它自己選擇是在籠里睡還是在陽臺的工具梯上睡(它多數選工具梯,可能因為工具梯有高度——鳥類的本能促使它選高處棲息),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可能就讓它站在手上和我們一起逛公園爬山散步,好多次晚上在江邊吹風散步它就在我們的懷里睡著了。(嘿嘿~,別人晚上溜狗我是晚上遛鳥——特傻)。雛鳥的訓練
經過1個月左右的濕料喂養后就可慢慢過渡到干料了。這時候的雛鳥已不可和剛來時同日而語——而且開始學飛了。不用為它的一日八餐而費心了,我們工作的重點就轉移到語言教學和放飛訓練上來了。
1)語言教學語言教學我們青鳥已有很多成功的案列和教材(如吳海、江濤等的文章)我就不獻丑了。要強調一點:重復是關鍵——從我們填喂它第一口時就開始讓它接觸我們的語言,這句話是它最印象深刻的,最容易學會;耐心是保證——當你教到舌頭麻木時——就是小鳥開口時。
另外,說一點個人的體會:由于八哥和鷯哥的個性不同,在教學上可能要有點區別:
a)八哥活潑好斗,在早晨教語時建議不要打開籠衣——讓八哥在安靜的環境專心聽語效果較好。
b)鷯哥則要打開籠衣讓它看著你學語——當它側著頭一動不動注視你時表示它已在專心聽講。
當然,由于個體的原因,班上總有個別學生是學不好外語的——鳥也一樣。
它會說的話不多——但這不應防礙我們愛它——就像它愛我們一樣!!!
曾經有新手因小八還沒有學會說話就給它捻舌或完全失去耐心干脆把它放了——受到了鳥友們的批評。我能明白也理解——這是因為你和小鳥還沒有建立感情,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我建議你今年再領養一只雛鳥——親手喂它——看著它慢慢長大(也就1個月左右的時間)——看著它小鳥依人——而它也會用像天高云淡28的“小小”一樣的眼神看著你——這時就算它一句話也不會說——你也會明白它的意思——它離不開你——你又如何忍心讓它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