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這意味著白鶴被正式確定為江西省“省鳥”。
白鶴曾記載繁殖于中國內蒙古達賚湖、黑龍江中部齊齊哈爾和遼東一帶。但據多年來的調查,未發中國有繁殖的。僅發現繁殖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數量稀少。種群數量據1985年在江西鄱陽湖的觀察,越冬種群數量為1355只,1987年為1784只。
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前往鄱陽湖越冬。
瀕危原因
白鶴現已瀕危滅絕,主要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改變、外來引入種群競爭、自身繁殖成活率低、國際性的環境污染等因素,其中人類破壞環境和捕殺是主要原因。
在鳥類瀕臨絕種的原因中,棲息地破壞和改變占60%,人類捕殺占29%,其次是外來引入種群競爭、自身繁殖成活率低、國際性的環境污染等。人類破壞環境和捕殺是主要原因。
白鶴是候鳥,到秋天和春天時集成大群遷徙。遷移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遇到不良的天氣,遷移方向定位錯誤,要適應不熟悉的新環境。風雨過后,總有白鶴受傷,特別是未成年的白鶴。剛出生的小白鶴,它們能飛起來要85天。在這期間,小鶴受到一點傷飛不起來就參加不了大遷徙,那就意味著它熬不過寒冷的冬天。
保護措施
截至2022年11月,中國在白鶴的越冬地、遷徙停歇地陸續建立了20多個自然保護區,并通過國際合作加強監測、保護和宣傳體系。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白鶴的數量已增長至5000只以上。
發現記錄
現身廣東江門
2019年12月8日,群眾反映有以前沒有見過的候鳥來到了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三江鎮沙仔場社區。經廣東省林業局組織的專家現場核查,確認該區域的9只候鳥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敏介紹說,這是廣東省歷史上首次觀測記錄到白鶴,9只白鶴里有8只成鳥1只幼鳥。
現身上海
2021年12月,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錄到一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鶴,這是崇明東灘時隔四年再次記錄到白鶴,上一次有白鶴記錄是2018年冬季。
現身云南昭通
2022年1月,科研人員在位于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只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鶴,這是該物種首次現身云南昭通。
現身南陽
2022年2月,南陽市內鄉縣林業局在組織開展湍河濕地水鳥調查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現身湍河濕地,這是首次在湍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發現白鶴。
現身福建泉州
2022年11月22日,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石獅段)發現5只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這是2022年白鶴首次造訪福建,同時數量刷新福建歷史記錄。
現身安徽蕪湖
2022年11月,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家在蕪湖市龍窩湖濕地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時,驚喜發現白鶴的身影,這是首次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鶴“做客”。
現身江西省鄱陽湖
2022年12月15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在永修縣吳城鎮鄱陽湖生態濕地公園科考中,發現3只白鶴棲息于濕地公園內。
2024年2月29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管理站一級主任巡護員、永修縣吳城鎮民間河長王小龍在例行河湖巡查中,發現吳城老虎圩內濕地棲息著6只白鶴。這是老虎口濕地2021年建成以來,首次監測到野生白鶴。
現身北京野鴨湖
2023年5月9日,在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的觀鳥高清攝像鏡頭中,一只白鶴出現在湖邊淺水區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