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人都知道,和紳是大貪官,紀曉嵐是大清官。
大清官嘛,長的帥,就不說了,關鍵人家還聰明,口才還好,和珅在他面前,就是個小丑。
紀曉嵐只要一提起他那半米長的煙袋,和紳就得倒霉,吃盡苦頭,受盡折磨。
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好看好玩就夠了,但歷史中的紀曉嵐可能會驚掉你的大牙。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的這句詞道出的是傳統心底的英雄夢:幫助君王一統天下,留下美名世代傳揚。到了清代中期,情況出現了變化——乾隆皇帝要一統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場廝殺轉為文化清理,風云際,紀曉嵐肩負起歷史的重任,成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下簡稱“《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此前,這位大名鼎鼎的學者曾點評過許多學術典籍與名家詩歌,也撰寫過家喻戶曉的《閱微草堂筆記》,然而這些都無法與《四庫全書》相媲美。《四庫全書》成為紀曉嵐一生最大的榮光。這榮光的背后,是一個學者型官員載浮載沉的人生道路。
紀曉嵐的出生和幼年經歷
1724年,紀曉嵐誕生于河間府獻縣(今河北滄縣)崔莊。他的出生被附會了種種神奇之說:祖父紀天申夢見一道火光閃入樓中,隨后紀曉嵐出生;還有人說紀曉嵐是火精轉世:獻縣自五代時期就有驅趕火精的習俗,相傳火精為女性,赤身出現在火光中。紀曉嵐出生前一天,當地又發現了火精,人們敲打銅器來驅趕,火精閃入紀家,這時紀曉嵐出生,耳垂有穿痕,腳白而尖,狀若纏足,像極了火精;除了火精轉世外,還有蟒精、猴精投胎的傳說:紀家附近有大蟒,紀曉嵐出生之后,大蟒消失;紀曉嵐從小喜歡吃榛栗梨棗,一吃就停不住口,性子又喜動,無事也不能安坐片刻。這種附會還聯系上了紀曉嵐的名字,他名“紀昀”,字“曉嵐”,“昀”意為日光,以它為名就是和光怪有關。
在野史傳說中,名人的誕生常伴有異象發生,可是像紀曉嵐那樣出生之后還總是有神奇表現的就很少見了:兩三歲時,幾個身穿彩衣、佩戴金釧的泥娃娃和他一起玩耍,親切地叫他弟弟;四五歲時,紀曉嵐兩目如炬,在黑暗的地方看東西沒有絲毫障礙,七八歲后,視力才慢慢變得像普通人一樣;31歲考進士前問卦,測了一個“墨”字:“黑”部拆開是二甲第四名,下面四點是“庶”字腳,士為“吉”字頭,預示進翰林院作庶吉士,后來果然如此;不惑之年任福建學政時,試院里唐柏的樹梢上夜現兩位紅衣人,向他拱手作揖,漸漸消失——這諸多奇景,并非坊間傳聞,乃是紀曉嵐自己說的,都可以在他撰寫的《閱微草堂筆記》里找到。不光紀曉嵐如此,據他講,他的一些親友也多有離奇經歷,如果把《閱微草堂筆記》里面紀曉嵐及其家人朋友的種種離奇遭遇匯集起來,大概可以編作一部清人奇遇記。
讀者一定很想知道,有著各種傳奇經歷的紀曉嵐到底是什么樣子。根據清代人的描述,他“貌寢”、“短視”,也就是說,不光容貌丑陋,還是個近視眼,個子好像也不高。不過,紀曉嵐生性機敏,喜歡嘲謔,小時候一起讀書的同學,長大后同朝的官員,都沒少受他的戲弄。他的惡搞往往和文字有關,出人意表卻又在情理之中。有一次,年幼的紀曉嵐和鄰家幾個小孩踢藤球,剛好踢中路過的知府轎子。知府拾起藤球,孩子們派紀曉嵐前去要。知府見其出眾,就出了一副對聯給他:“童子六七人,獨汝狡。”紀曉嵐說:“太守二千石,唯公……要是你把球還我,就是‘唯公廉’;要不還便是‘唯公貪’了。”知府嘆其聰敏,于是把球還給他。
達到當天最大量揭秘紀曉嵐的官宦一生,電視劇中那個鐵齒銅牙歷史上到底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