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藏,流行一種喪禮,“天葬”。天葬的實行原理正式藏民們利用了禿鷲和兀鷲的食腐習性,來把亡人的身體分解,隨著禿鷲飛向天空,從而稱為【天葬】。
這就直接把我們今天的主角引出來了:禿鷲。在鳥類里,總有一些神奇的存在,禿鷲就是其中之一:
它們有著兇猛的外表,有著猛禽屆最大的體型,能翱翔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能飛越珠峰,卻甘心食腐而不主動狩獵。真實的天葬到底是什么樣的?真實的禿鷲到底是怎樣的?是什么能讓它們能抵抗腐肉的細菌?
禿鷲屬于隼形目下鷹科的鳥類,是“禿鷲屬”的總稱,例如我們國家最常見的禿鷲“黑禿鷲”(Aegypius monachus),被人們稱為“座山雕”,但其實它不是一只真正意義上的雕。
禿鷲主要棲息在低山的丘陵地帶和高山荒原地帶。在我國西藏流行的“天葬”傳統,其實就是禿鷲。
兀鷲是“兀鷲屬”的統稱,它們并非隸屬于鷹科而是美洲鷲科(Cathartidae),兀鷲分布更加廣泛但在我國境內沒有穩定的野生種群存在。它們的棲息地點更高更廣闊的,比較知名的兀鷲有最大的猛禽安第斯神鷲、高山兀鷲、美洲紅頭兀鷲,最高可以生活在海拔6000米的高地。
兀鷲的體型和禿鷲相似,但是爪部和喙部的力量和禿鷲相比,會遜色一些,它們的脖子更加細長。
禿鷲和兀鷲往往也不需要人們太嚴格區分,甚至很多美洲地區把這兩種鳥統一稱為“禿鷹”,這也未嘗不可。因為從大部分方面來說,它們的食性、習性和繁殖習慣都是一樣的。
你敢相信嗎,禿鷲不會起飛
絕大多數禿鷲(尤其是新大陸禿鷲)它們是不會像其他鳥類一樣煽動翅膀起飛的,所以它們不會選擇在樹上筑巢。禿鷲的巢穴更多的選擇在懸崖峭壁的石洞或巖縫中,并且也會把蛋產在這里。層次分明,并不垂直的峭壁是禿鷲最理想的筑巢場地。
為什么禿鷲的巢穴要選擇在峭壁,這就引出了大家最容易誤解的一個問題:認為禿鷲善飛。
論飛行能力,禿鷲只能算鳥類中倒數的行列,它們的飛翔并不能稱為飛翔,而是“滑翔”或“翱翔”,禿鷲起飛能力非常差,它們很難像其他鳥類一樣,拍拍翅膀就能輕易在空中上升下降。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地理紀錄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禿鷲的研究獲得的飛羽圖片。
和其他鳥類一樣,禿鷲也有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分別在翅膀邊緣和中心。禿鷲的初級飛羽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它們在高處能拍打翅膀,把身體稍微騰空或者從高處往下開始滑翔。
而在空中的禿鷲,調整自己飛行高度的唯一辦法就是利用“熱氣流”。所以禿鷲都是早上在熱氣流上升的時候才能順利起飛,開始邊盤旋邊覓食,我們不太可能在正午時分觀察到升空的禿鷲。